找到相关内容1052篇,用时1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一头牦牛——辱骂罗汉 累世为牛

    诸行皆无常,诸法皆无我,涅槃即寂灭。你应对我起欢喜心,这样,能使你脱离傍生界。”(译者:不仅牦牛,另外的许多有情也是通人性的,虽然它们不能用人的语言表达,但从它们的动作、眼神上,都能体现出它们也通人情,请大家仔细观察。)如是宣说后,牦牛对世尊生起了欢喜心,(译者:在临终时的起心动念特别关键,无论如何要生一个善念,最好起一个往生清净刹土的念头。)在欢喜心中它去世了。之后,它投胎到舍卫城中的一位大...

    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 传讲 堪布索达吉 译导

    |因果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0738302653.html
  • 爱语的联想

         四摄法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事,菩萨道的重要内容之一。而爱语则是以语言作为沟通的重要手段。在佛学大辞典上其定义如下:“谓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,使因亲爱之心,依附我受道也。”因此须先...有人认为这因个人理念不同所造成的结果。但别忘了,在任何团体中不同的理念、意见本来就会存在,如何去适当的处理并运用良釨的语言互动关系,才可能适时化解危机,而不是制造更多问题,产生更大的裂痕,甚至导致不可...

    赵令钲

    |沟通|语言|四摄法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183803843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修行者要如何坦然面对‘死亡’?

    之业因(梵语karma-hetu)(善恶)而投胎转世,改头换面(六道中),而又开始展现另外一个世界,另外一个人事物新的开始,彼人于彼世界又须要经过生老病死的阶段,如是辗转于而复死,死而复生之圈内而不得止息,佛门称之六道轮回。   有生必有死,除非不即不死,这人人平等要面对的事实,任何人都没有享有特权或赦免,说他而不死的理由,毕竟与死凡夫迷界,无常(梵语anitya)有为生灭的业报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1121312940.html
  • 贪欲增上沉入轮回 佛法就会隐没

    炽盛。如果再不回头,那么不说了脱生死,就连内心稍得安定都不可能,个个必定仍将沉溺在苦海中,继续挣扎。   如果以一期生死为单位,我们就应该看到,有情每次唯一因贪爱而投胎。在之时贪爱增长,依靠贪就必定会执取后有的近取蕴,结果驰骋生死。每一次转世,就执取一个近取蕴,而近取蕴苦之器、依生苦之器、苦苦之器、坏苦之器、行苦性,所以必定要领受生老病死等痛苦。而且,依靠贪爱习气的相续,仍将为了贪求所欲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

    |贪欲|轮回|解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9/10301714093.html
  • 如何体认缘起性空?

    所谓“缘起”,就是说: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,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,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起。所谓“性空”,就是说:因缘和合所起的假有,本性空的;如果自性不空,则不能有,这就“真空生妙有”的意义。   缘起性空宇宙人生的真理,世间上的森罗万象,如山河大地、花草树木、一人一物,乃至微麈沙砾等,都是因缘和合而,也都有将随著因缘分散而灭。因此,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现象“有”,都是缘起而有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043319.html
  • 旅途话生死

    (田言)   人生旅途的起点,人生旅途的终点死吗?   这个问题历来大致有三种观点:一、一世论,那么起点,死终点便是当然的答案;二、二世论,生命结束后,灵魂升上天堂,或者下到地狱,那么死显然并非终点,而是永生(在幸福或煎熬之中);三、三世论,前世、今世、来世,这佛家的观点,以此来看与死在轮回之中,无始无终,有流转,无...

    莫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2345508.html
  • 三论宗“八不”义

    理论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与中国三论宗的重思想理论之一。意为宇宙万法皆由因缘和合而有生灭等现象,若就自性嘏言实则无无灭本自空寂。此八不名“不”者,“不”不于一切法。否定义、破义和观法义,用“不”...方便而言,生灭相待之法。因而言灭、因灭而言灭之、灭之灭。若言定生者,此法是有而生还无而。若是有而生者,则重生过,有则不须再生;若是无而生者,则成无因过,无因何能生果。因此诸法...

    理 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046697.html
  • 阿姜摩诃布瓦

    东西。经历此次斥责,阿姜摩诃布瓦再也无法进入高度喜悦的定境,但是,当他最后再度获得时,同时获得了大智慧与直观力。  阿姜摩诃布瓦强调,坚强而稳定的专注力起智慧的前兆,但是这篇特别的谈话中,他也告诉...传统里,阿姜摩诃布瓦(Achaan Maha Boowal913-)一位著名的住持与老师,他读了几年的基本佛法后精通巴利经典,之后开始禅修训练。阿姜摩诃布瓦于森林禅修数年,其间大多时间接受说寮国话的...

    Jack Kornfield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84849144.html
  • 身 见

    已而生于触;六触入所触,愚痴无闻凡夫,苦、乐,从此等及余,谓六触身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触入处)。…”由本经所示,由我(见)→我所→六根→六(无明)触→言有(常见),无(断见),有.无,非有....身 见  /明法比丘  身见(sakkaya-ditthi),或译为萨迦耶见、我见。sa “有”、“虚伪”、“移转”之义;kaya 意译作“身”,聚集之义;ditthi“见”、“邪见”之意。故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4052423.html
  • 一念三千之涵义

    十善业的天道之因,更能修习禅定,随其定力的浅深而为色界初禅——四禅天,或无色界四空天之因。超出三界六道,永绝生死流转的还有四圣法界:一念与“四圣谛”无相、无我相应的就是阿罗汉法界的缘起。一念与“...一念三千之涵义 郑颂英   “一念三千”什么意思?道理可深广哩!迭“三千”不是指三千大世界,而是指每个众生的一念中具足“三千性相”,典出于佛教的天台宗。  佛教自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以后...

    郑颂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91853648.html